说明: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性同年龄人中形成亲密朋友关系的同时,由于性的萌动而导致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而且,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家长应该信赖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 其实,对待早恋只需要进行疏导,堵的办法只能让大多数孩子对家长产生叛逆情绪。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些孩子常常喜欢做一些家长不允许的事情,此时,家长们需要冷静思考自己孩子早恋的原因,并对孩子早恋进行正确的疏导。同时,在预防孩子早恋时,家长们不能触犯法律侵犯孩子隐私,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只能让亲子关系受到伤害。如果发现孩子可能有早恋倾向时,大可以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生理课和早恋教育课,让他们深刻认识早恋的危害和清楚了解性知识,而不致产生不必要的神秘感和好奇感。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 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对方家中,或向邻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 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产激动...
2020
-
09
-
19
点击次数:
0
说明: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危害: 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3.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
2020
-
09
-
18
点击次数:
4
说明:
一个母亲,女儿上大学的时候,给她的行李箱放了一盒安全套,女儿将其扔出,一脸鄙夷,正义凛然怒斥母亲:你有病啊! 孩子,你妈没病,她很正常,只是这事做得还是不够彻底,不够完全,她应该认真和你聊一聊性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去看待性行为,当然,还有如何保护自己。她只是默不作声地往你的行李箱放上一盒安全套,但却不好意思和你去谈更多,她忽略了、跳过去很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原本已经成年的你早应一清二楚,她只能做到最后那一点——你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你的回应是一脸鄙夷。那么,孩子,你在鄙夷些什么呢?性是肮脏?性是下流?或者,性是难言之隐?性是不可言说?或者,性是不加检点?性是道德败坏?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在我们文化里,我们总是羞于谈性。似乎,在孩子整一个成长过程之中,好像没有人想要去认真谈谈这件事,好像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去做到无师自通——长大了你就明白了。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老是这样。初中时代,我们上到生理卫生的课,还要男生、女生分开,单周女生上,男生放学,双周男生上,女生放学……到了关键部分……老师让我们自己看……我会发现,除了偷偷看书,似乎,只有到音像店去租来的“X碟”,还有网络上下载的“X视频”,能够去给男生最初的性启蒙了。在我大学毕业那年,我做了个课件,然后辗转几个中学讲授性教育,还记得我的课件叫《那时花开》,告诉孩子,性是美好的事,美好之处在于它的“与爱同行”,当然,我们也有可能情不自禁,最后爱不下去,面临分手,所以,在享受爱情的同时,一定要去学会保护自己,男生,女生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然后,给大家介绍了安全套。印象之中,我的这两堂课很受欢迎,同学们听得非常地认真,高中很多孩子都在早恋,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从他们的眼里,我所看到的是;终于有人认真地,坦诚地去和她们谈这件事,没有鄙夷,没有回避,没有道德评判,没有欲言又止。他们后来给我写过了很多信,说了很多他们所遇到的困惑,我能感受到大家对...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26
说明:
孩子终将长大,将来,他们或许不会再告诉我关于他们恋爱的点点滴滴,但我相信,他们成长过程中那无数次关于爱情话题的探讨,已经逐渐教会他们爱自己、爱他人。还记得我大学的时候,学校开了一门通识课程叫做“婚姻与家庭”,结果报这门课的人大爆满,想修还得抽签。想起前阵子看到的初中小情侣相约自杀、初中女生决意为恋人保住孩子等社会新闻,我不禁想:这样的“爱情课”开在大学未免太晚,从小学就要开始了吧? 之前,杂志曾采访过我,希望我谈谈“学校没教的事”,当时我所提的,就是“爱情”。活到现在,深深觉得,爱情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但是亚洲的父母、师长,却很避讳谈起这个话题。老实说,这个课题恐怕摸索一生都难参悟得透,但从孩子小时候,就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健康的爱情观分享给他们,却可以尽量减少孩子将来遭受“低爱情商”导致的挫折。“ 别人喜欢你,你应该开心” 大约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小男生、小女生就会开始偷偷互相爱慕起来。教室里传着“谁爱谁”的纸条,那一刻,两小无猜的“爱情”,就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了。有一天,我在当时还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桌上,找到一幅小小的画。可爱的童稚笔触画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然后用注音符号写了一个问题:“下面的女生,你喜欢谁?请打圈。”然后写了三个女生的名字。我觉得有趣,问儿子:这是谁画的?儿子耸耸肩,说:“xxx拿给我的,但她不肯说是谁画的。”接着,又补了一句:“但我猜可能是xxx,因为她们俩是好朋友。”为娘的我一听很开心,这不正是儿子老挂在嘴边的那个女生吗?我意识到这是和孩子谈谈什么是“爱情”的好机会,便接着问他:“那如果你知道她也喜欢你,你高兴吗?”儿子略微害羞地说:“还好。”“知道别人喜欢你,应该很开心吧!”儿子点点头。“那你可以说得出你为什么喜欢她吗?”“她长得很可爱,恩……说话很小声。我们班有些女生讲话很大声很凶,她都不会。”“哦!她很温柔。”我笑了,接着问,“那你希望你喜...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