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几年前,他养成了拔头发的习惯。受伤的毛囊,流血的头皮,结痂以后,他会用指甲抠掉。反复如此,所以伤口从来没有好的一天。就像几年前他高三的时候所受的伤一样。那年,他是全班唯一没有被加入微信群组的人,老师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是白痴吗?我在群组说了多少次了,你是故意忘记,还是要气我?」 台下传来同学的窃笑,还有人食指摆在嘴唇前面,叫大家不要笑太大声。没关系,无所谓,他已经习惯了。只是,那天中午他连饭都没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不值得吃饭的人。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要的只是一个答案,如果有答案,那么他就可以含笑九泉了。他也曾问过在网络上酸他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但是得到的大概都是这些答案:「没有为什么,就是看你不爽!」「你自己做过什么事情,你知道。」「悠?脑残的人也会反省喔?」有些时候,抽屉里面会有吃剩的便当、网络上会有他和猪合成的照片,学校虽然有处理,妈妈也来过,但这些照片仍然在同学私底下流传,他的Ig追踪的页面被打印出来,打上了一个大叉叉,上面写有毒(toxic),被贴在公布栏上面。老实说,他真的不知道那些年是怎么熬过去的,但总算在指考煎熬又人际孤立之下,考上了还可以的大学。但他却需要每天戴帽子,因为头顶已经有一块,几乎长不出头发。「其实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在意。我现在拔头发,只是觉得爽而已。」于是我问他,什么时候会拔头发,他说他也不知道,压力大的时候,或无聊的时候就会拔一下。「无聊的时候?」「对啊,有时候自己一个人,会想到很多事情,拔头发好像拔掉烦恼,就可以让自己暂时不要去想。」他说。他的心理师邀请他深呼吸,并且练习对自己说:「这不是你的错」,但他不相信、也不想练习,而且觉得这样做太矫情,他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坏掉了,才会被别人讨厌—— 与其活在种种不确定、不晓得自己为什么会被讨厌的恐惧当中,不如相信「自己是个糟糕的人」,这个解释会让他感到比较安心。我不是他的心理师...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25
说明:
——越是重视子女学习教育,子女越是不爱学习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子女学习的国度,这一点让西方国家羡慕不已。早在西方家庭培养婴幼儿如何信仰上帝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孩子进行为什么而学习和如何努力学习的培养。接下来,中国的绝大部分有文化家长会一环扣一环地,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地抓下去……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比如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二、三年级或高中一、二年级的年龄时,西方重视信仰教育的家庭基本都能够实现目标——培养出一个虔诚信仰上帝的孩子。这种因果效应我们都能理解,教育就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中国家庭的多数父母没能收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效应。只有少数家长培养出了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多数家长感到失望;还有不少的家长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孩子不但厌学、弃学,凡是努力学习的教育连一个字也听不进,凡是学习好的学生,一个也不喜欢……还有一大套的厌学和弃学的理论思想……有的甚至开始背叛父母和老师。人家不种瓜的得了瓜,我们苦心种瓜的得了豆;人家不太管孩子学习的,孩子可能还学习不错;我们费尽苦心培养孩子努力学习的,孩子反而厌学、弃学、反叛……如果我们用当代心理学的新理论和技术揭开其中之迷,我们的教育发生事与愿违的现象就会大大缓解,许多麻烦的事,也会好办得多。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的工作,我们课题组成员们在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验学校、民营实习基地,先后对上千名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地跟踪实验研究,发现这些中小学生的厌学行为,最初都是一种潜意识性的情绪反应;是一种心不由已的强迫性反应;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者不知道世界上竟会有潜意识厌学这种事,所以,把一种本来和强迫症、恐惧症(这些都是有两次心理训练就可能彻底控制的心理障碍)一样难以靠意志克服的心理反应,当成是孩子说了(下决心努力学习)假话;说话不算数;不懂事(不懂得学习好了会有如何好的前途)……教育者把话说错了,还要让孩子接受...
2020
-
09
-
27
点击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