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步步地从稚嫩走向成熟。《少年》中见讲述了一个17岁的孩子,因为自己身体已经俨然是一个男子汉,所有就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小男子汉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眼中的孩子,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需要寻找自我的人生……一个背包,一个指南针。我想做一个背包客,离开你们温室的保护,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孩子去了很远的一个城市。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每日的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 在城市里,500元钱就是杯水车薪,很快就用完了。孩子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劳累一天,只是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在舒适的地方睡上一个踏实觉。这些他曾经拥有但却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这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在电话里面,孩子默默地哭了。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装着给爸妈买的衣服。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劳动给父母带来了礼物。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过程,从叛逆,到理解,从理解到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人一生一次的叛逆如约而至。这时候的家长一定去支持、认可、包容孩子,用亲切的态度面对自己孩子。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蚕蛹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36
说明: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61
说明:
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逆反心理在小学生中或许并不少见,但严重的就会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统计,当前有15%—2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艺术。 逆反心理的产生: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 逆反心理是人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价值保护逆反;2、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指机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3、禁果逆反: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种心理反应又被称作“潘多拉效应”。 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也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后果将是严重的,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一)主观原因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 2、受好奇心的驱使。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往往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逆反。教师管得越厉害,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强。 3、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能力也往往是盲目的。这些正是导...
2020
-
09
-
21
点击次数:
1
说明:
许多时候,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缺少的可能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环境,而是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这绝对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走进家庭教育,不是为别的,就是要寻找这一“秘密武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A、家长:“孩子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而走。这段时间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门插上,不知道弄些什么。星期天不吃早饭就被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叫走了,问去干什么了,也不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B、家长:今天早上“战争”终于爆发了,我老公用皮带打了儿子,但儿子的变化,真的伤透了我们的心。这个学期由于成绩的退步,青春期叛逆期脾气的增大,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真的是软硬不吃。这段时间早上起床要叫好几遍,也没反映,照睡他的觉,今天居然说不去上学了,我听了真是晴空霹雳,心酸呀!养了他14年,今天居然说了这样的话,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作为家长我真的很失败。C、家长:我女儿最近简直疯了,满屋子都是那个歌星的照片,吃饭、走路、甚至睡觉嘴里也唱着那个歌星的歌。家长说一句就跟你急,说两句就不再理你了。真没办法,孩子大了,管不了了,随他去吧D、学生张某,上中学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孩子突然变了,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妈妈给卖的衣服也不穿了,自己搞了些新奇怪状的服装。任凭父母怎么说,都摆出一副洋洋得意,不以为然的神情,把家长气的要死。E、陈某,男,13岁,初一学生。进校时,学习成绩中上,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爱插嘴,以显示自己的能力,...
2020
-
09
-
21
点击次数:
0
说明:
吾儿喜禾: 这封信本来打算你18岁的时候给你写的。你在外地读大学,来信问我对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我再次重申,大学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四年,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要以恋爱为重。至于学习,如果还有时间,就去抄抄同学作业。 还有一点,你父亲必须提醒你的:不许在宿舍打麻将!麻将洗牌的动静太大,易为校方所发现。别跟我说把你女朋友的连衣裙垫在桌子上了,没用的,就算把你女朋友垫在桌子上——我就不信你还有心思打。你父亲的态度很明确:弃麻将而择纸牌,是为上策。打纸牌动静小是其一,更主要的,就算校方发现,一副纸牌没收了你也不至于心疼。另:校方没收纸牌时你不可太老实,建议你抽出两张,让他们也玩不成。 这封信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写的好处是:有16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提前16年写这封信,确实有难度——不知道收件人地址怎么写。因为你就住在我家里。虽然没有法律规定收信人跟寄信人的地址不能相同,但是邮递员会认为你父亲脑子有病。 吾儿,我都能想到你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你撕开信封,扯出信纸,然后再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嘴里咽下去。你这么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信的内容让你生气了;二、你不识字;三、你是自闭症,撕纸就是你的一个特征。不知道你是哪一点,盼回复。 一年365天,每天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有人在那天出生,上大学,结婚,第二次结婚……那一天就区别于另外的364天,有了纪念意义。吾儿,你也一样,在你的生日之外,还有一天,对你父亲还是对整个家庭...
2020
-
09
-
19
点击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