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完全让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不现实,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引导?01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这一年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02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①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②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③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03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危害巨大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22
说明:
让孩子有受挫折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话,他就会走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度。我本人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女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大三,儿子才只有初二,正是让我焦头烂额的年龄,所以也有很多的体会。根据我自己个人经历,父母其实很难当,但是其实又很好当。 我觉得当家长要注意以下4个要点:面对孩子成长,要保持心平气和和正能量的状态。我回忆我自己,父母都是农民,但把我培养到北大。培育孩子的成功,其实跟知识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也发现不少家庭条件特别好,父母文化水平很高,但把孩子培养得乱七八糟。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保持给孩子正能量的状态。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不那么容易。现在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琢磨一下,自己平时讲话多少是正能量的,多少是负能量的?!我发现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话一直都是负能量的、抱怨的口气。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自觉地评价社会不好的东西,习惯于把自己在社会中间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转化成怨气再散发出来,负面态度一定会影响孩子,孩子看世界也是负面的。比如说孩子考试回来考了70分,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笨,怎么只考了70分?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孩子回来说:“妈妈,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还有第一名。”你有可能说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你觉得这句话是鼓励?其实是特别充满负能量的话,其实孩子从内心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你的赞扬,希望听到你说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结果你却说,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这样孩子就充满压力了,你对他传递的是对他的失望。到最后,慢慢积累起各种各样的负能量。畏首畏尾的情绪,面对困难不愿意去克服,能拖拉尽可能拖拉。我和我爱人教育理念不同,我身上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孩子跟我在一块我比较心平气和,分数考得再差都会愿意跟我来交流,因为他知道我不会对他们谩骂。但是他的妈妈不行,一定是各种严厉的要求...
2018
-
11
-
23
点击次数:
26